“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48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下面是小编精选的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欢迎参考!
【1】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步入严寒季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进九”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起伏较大,公众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外出最好戴帽,睡前最好热水泡脚。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在古代更是一个重要节日。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古人们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后来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据相关资料记载,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交冬”“贺冬”“亚岁”“一阳节”和“消寒节”等等。
时至今日,冬至的节日重要性虽然大大降低,但各地在冬至时仍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此外,一些地方还有祭祀、祭祖、扫墓等习俗。
【2】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
2016年冬至是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廿三,星期三
什么是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习俗
冬至大过年的来由
五邑民间把冬至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四大节,又说:"冬至大过年。"冬至节比不上春节、端午、中秋那般热闹,气氛是安祥肃穆的。 冬至习俗,最重要的 是祭祀祖先。各家各户均杀鸡宰鸭,准备酒肉、果品、糍糕、汤圆,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然后合家吃一顿丰盛的晚宴,以庆团圆,贺丰收。
冬至祭祀祖先,汤圆 是必不可少的。秋收过后,新糯上场,家家户户早已舂好糯米粉,便做起汤圆来了。汤圆有多种,一般以糯米粉为皮,红糖块作馅,叫糖心汤圆;也有把炒熟的芝 麻、花生搅碎与砂糖拌匀作馅的,叫芝麻汤圆;有将湿糯米粉搓圆压扁,以浓浓的姜糖水煮之,谓之糖包汤圆,又叫"糖不甩";还有一种是咸汤圆,不包馅,以猪 肉、虾米、萝卜崐丝、芥菜丝滚汤煮之。
拜祭祖先后,家人围桌共食汤圆,取合家团圆之意。除合家共食外,还要分赠邻舍,共庆丰收。有首民谣唱道:"十一月, 云冬至,家家户户煮圆糍,扛(捧)碗婆婆共隔(邻)篱,唔扛大姐一肚气。"虽然冬至汤圆家家有,仍需互相馈赠,以示相敬睦邻。秋收之后,冬至到来,又要为 明年的生计作准备了。农民生活,此时外驰内张,从生产生活的安排和经济开支这个角度上说,确是"冬至大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