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1999年,提出物联网这个概念。同年中国科学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下面是智能时代读后感【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智能时代读后感【精选】一
看过《失控》、《必然》、《大数据时代》、《情感机器》、《浪潮之巅》等作品的人,对吴军博士的这本新书《智能时代》中的观点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些书都在预测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应该做何准备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简单来说,这些书的核心观点不外乎下面两条:
1. 世界是变化的,未来是不确定的,“算不准”,“变化中”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2.人工智能带给这世界的影响,将会超过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以摩尔定律为标准的信息革命的影响。现有产业+机器智能,必将左右未来30年所有产业和全人类命运的方向。
凯文·凯利的作品偏重于理论和思考,而吴军博士的作品偏重于案例和实战,这本《智能时代》个人认为最受触动的是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用实际的案例描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机械智能来升级以往只能依靠人类大脑的传统产业(比如农业,制造业,体育,医疗,法律服务,乃至记者和编辑行业),第七章则用历史事实和数据分析明确的指出,每次革命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需要靠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以牺牲掉一两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才能消化革命带来的副作用。而在信息革命的副作用还未完全消化完,机械智能革命又飞奔而来,所以这次的打击必将更为沉重和深远,只有2%的人能够从中获益,其他的98%,面临的将是被淘汰的可悲命运。
图灵在1950年提出,如果计算机实现了下面几件事情中的一件,就是拥有了智能。1.语音识别 2.机器翻译 3.文本的自动摘要和写作 4.战胜人类的国际象棋冠军 5.自动回答问题。仅仅65年的时间,计算机不但超额完成了上述任务,而且机械智能在强大的计算能力的支持下日进千里。
那么如何才能挤进那2%呢?如果你本身就是相关行业或是拥有相关的技术,那就心无杂念的往这条路上狂奔下去吧。而对于大多数不是这个行业,也没有相关技术的人怎么办?只有加入到机器智能的大潮中,转变思想,勇于尝试,积极改变,别无他法。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嘿嘿。
智能时代读后感【精选】二
2%的人将控制未来,成为他们或被淘汰……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最初受益的都是发展它,使用它的人,而远离它、拒绝接受它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将是迷茫的一代。为那2%的受益者;而作为国家,则需要未雨绸缪,争取不要像过去那样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伴随半个多世纪的动荡。
《智能时代》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大数据、智能革命的书,俗话说开卷有益,真是这样,读了这本书让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片新的天地,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分别介绍了数据的作用,大数据和机器智能,机器智能的原理及其发展历程,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及其重要性,大数据和机器智能与商业的关系,它们对社会正反两个方面的巨大影响。
第一章 数据—人类建造文明的基石
从数据的起源,举例了许多现实的例子来说明大数据的范畴远比我们通常要想象的要广得多,得出数据将成为下一次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
第二章 大数据和机器智能
人工智能这个名词严格地讲在今天有两个定义,第一个是泛指机器智能,也就是任何可以让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的方法,包括我们在本书中经常讲的数据驱动方法。第二个是狭义上的慨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定的研究机器智能的方法。
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最明显的特征是体量大,除了体量大以外,还具有其他的特征。一些数据专家将大数据的特征概括成三个V,即大量(Vast)、多样性(Variety)和及时性(Velocity)。最后指出决定今后20年经济发展的是大数据和由之而来的智能革命。
第三章 思维的革命
很多时候,落后与先进的差距,不是购买一些机器或者引进一些技术就能够弥补的,落后最可怕的地方是思维方式的落后。西方在近代走在了世界前列,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思维方式全面领先。
第四章 大数据与商业
如何利用大数据精确地做生意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推荐产品,说明了商家掌握了大数据之后,对顾客的需求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相关性、时效性和个性化的重要性。在历史上,一项技术带动整个社会变革的事情也曾经发生过。它们通常遵循一个模式,即:新技术+原有产业=新产业。那些有意或者无意接受了这个规律的企业家,常常在新的时代又站到了浪潮之颠。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今后,由大数据引发的智能革命也将是以一种与前面几次技术革命类似的方式展开,如果我们用两个简单的公式来慨括的话,那就是:现有产业+大数据=新产业、现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每次技术革命都会诞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企业只有在思维上跟上新的时代,才能在未来的商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