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腊八粥的作文

时间:2017-12-30 作文 我要投稿

  “腊八粥”,不仅是五谷杂粮汇成的一种节日美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荟萃。吃“腊八粥”,品味古人处事做人的学问,才是“腊八粥”这个节日饮食文化的深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腊八粥的作文,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腊八粥的作文【一】

  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过年放鞭炮、除夕守岁、八月十五吃月饼……其中我最喜欢吃腊八粥的风俗,你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吗?

  现在就让我告诉你吧: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所以他被父母送到地主家去放牛。地主对他很不好,时常虐待他,他经常挨打,吃不饱饭。有一次,朱元璋放牛回来时经过一座独木桥,没想到老牛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了,地主气急败坏、火冒三丈,用鞭子抽打朱元璋,把他关在一个黑屋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全身发抖,忽然他找到了一个老鼠洞,这是老鼠的粮仓!粮仓里有各种各样的粮食,有黑豆、有大米、有小米、有绿豆……每样都有一点,他拿全部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因为当时实在是太饿了,朱元璋把这锅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味道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各种美味食品都吃腻了。某天,朱元璋想起了小时候吃老鼠粮仓的美味,于是他马上下令御厨立刻给他做这种粥来喝。后来,这种吃法传到了民间,朱元璋吃到的美味粥正好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种粥就叫腊八粥了。

  怎么样,你喜欢腊八粥的由来吗?

  传统文化腊八粥的作文【二】

  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腊八粥,现在无稽可考,敢肯定没有两千年历史。腊八粥是汉地人的风俗,起源于佛教,因此也叫“佛粥”。

  距今两千五百五十五年,佛诞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自己是太子。感于人类对生老病死的苦恼,二十九岁出家,隐居雪山修道。起初每日食一麻麦,瘦得前心贴到后背。由于如如不动,鸟儿在蓬乱的头上筑巢。越六年,未得道。起身到尼连禅河洗去了身上多年的尘垢。遇到牧牛女苏耶妲,牧女以牛奶和腐烂粥供养。不久太子面色红润,身体康健。于是跌坐菩提树下发愿,若不成佛,将不起此座。是夜,清风和煦,繁星闪烁。黎明时分,太子仰头刹那,望启明星豁然开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腐烂粥,就是杂粮放在一块熬的粥。东汉永平年间佛教自阿富汗传入中国后,逐渐国内也兴起了“腊八粥”的风俗。喝腊八粥,一来纪念佛的成道,二来也祈求自己未来成佛的愿望,或者说希望得到佛的哀佑。

  我的母亲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每年的腊八粥总会按时熬就的。那时家里穷,无非用的是大米小米萝卜白菜之类。熬一大锅。弟兄姐姐好几个,吃的很香。母亲说腊八粥是团圆饭,全家人都应该吃。有年二哥不在家,母亲把粥盛一大碗珍藏起来,春节时哥哥回来了,母亲看着哥哥把粥吃了。

  母亲去世多年了,哥哥姐姐都相继成家,全家人再也没机会围着锅喝香喷喷的粥了。身处江南,这里家家户户都喝腊八粥。单位的食堂也给职工煮粥喝。明天早晨我端碗时候,碗里盛的不仅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是久久怀恋渐行渐远的亲情。

  传统文化腊八粥的作文【三】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传统文化腊八粥的作文【四】

  “腊八”将近,“腊八粥”的浓香又一次次飘进我的梦里。“腊八粥”不仅是我儿时最美好的向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荟萃。在这个充满温情的传统节日里,吃一碗香气四溢的“腊八粥”,品味“腊八粥”里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腊八粥”的香味和古人处世的智慧,便成为慰藉浮躁心灵的一曲天籁。

  “腊八粥”的起源包含着“感恩意识”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天子大蜡八”、“腊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乡之也。”由此推断,“腊八”应始于周代。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腊。腊祭仪式结束以后,古人要进行宴乡活动来欢度佳节。“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大伙儿聚餐,有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由此流传下来,腊月初八日便成为民间的风俗节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中国人吃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祭祀,正是古人感恩意识的体现,丰收不忘天地万物诸神助祐。乡宴聚餐,更是对邻里乡亲的感谢和报答。

  “腊八粥”纪念岳飞体现忠义思想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这正是对岳飞“忠义”的褒奖。 “腊八粥”寄托古人对平安的期望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清朝孙雄《岁时杂咏》中就有:“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之句。平安是福,古人深谙此道,所以,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吃“腊八粥”,寄托着古人对平安的期望。

  “腊八粥”体现了仁人爱物和恻隐之心 “腊八”作为佛教的盛大节日,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据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除了佛寺赠粥外,官府也往往借寺设粥厂救济贫民,以示抚恤。雍正年间,朝廷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在宫内万福阁等处,大锅煮腊八粥。十里之外,香味扑鼻。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把粥分给众人食用。“腊八粥”就又多了这种仁人爱物和恻隐之心。

  “腊八粥”体现了勤俭持家的精神传承 传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还有另一种版本,传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劳而且节俭,家里存粮堆如山。老两口临死千叮咛万嘱咐,让哥儿俩勤俭持家。可这哥儿俩倒好,仗着父母留下的家底儿,既懒又馋,坐吃山空,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哥儿俩就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五谷杂粮各凑一些,放到锅里一齐煮,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从此,哥儿俩痛改前非勤俭持家,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为了记取懒的教训。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以此来告诫后辈儿要勤俭持家。

  “腊八粥”,不仅是五谷杂粮汇成的一种节日美食,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荟萃。吃“腊八粥”,品味古人处事做人的学问,才是“腊八粥”这个节日饮食文化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