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腊八节习俗

时间:2017-12-30 作文 我要投稿
  腊八节喝腊八粥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我国幅员辽阔,苏州腊八节的习俗是怎样的?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苏州腊八节习俗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喝腊八粥,另外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等活动。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 腊八节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 、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每年到了腊八节这一天苏州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惯,老人们都认为喝了腊八粥来年都会平安顺遂。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清代记载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一书中,关于“腊八粥”是这样记载的:“(十二月)八日为腊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或有馈自僧尼者,名曰佛粥。李福《腊八粥》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五味香糁入……’”从这一记载看,苏州人在清代自己的煮吃腊八粥,也有接受佛寺馈赠的,而佛寺的腊八粥,又被尊称为“佛粥”,原是从印度那里传入的习俗。

  佛寺烧佛粥送居民,这一习俗,苏州到今天还保留者,寒山寺、文山寺等许多寺庙在腊八那一天,都要烧腊八粥。古代至解放前,因为吃不饱肚子的人多,到了腊八这一天,许多穷人拥到寺院去要粥,有时还会出现事故。今天人去寺院要一份腊八粥,无非是寄托一种讨吉利的意愿,希望吃了佛家的粥能让人祛病延年,有祈福的心理。有的人讨了自己不舍得吃,带回去给长辈吃,表示孝心,老人都很喜欢吃到“佛粥”。

  腊八粥,有甜腊八粥和咸腊八粥两种。

  甜的有红枣、花生(早生贵子)、莲子(恩爱连心)、核桃肉(和和美美)、桂圆肉(富贵团圆)、百合(百事和合)、金桔丁(桔者,吉也)、栗子(健康有力)之类,用糯米为主加一点粳米煮成粥,食时放糖,但总的说来比较少。

  咸腊八粥,苏州人家煮这种粥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要有青菜,二是不用荤的如咸肉丁、火腿丁之类。一般配是青菜洗净切碎,用油炒过。用黄豆、蚕豆、豌豆、花生(均在隔夜泡好),另选配山药、冬笋、菱肉(均切丁)栗子、银杏、慈菰、荸荠(去皮)、芸豆、豇豆、糯玉米粒(碾去皮)、糯高粱米、大黄米之类,粳米为主加一点糯米,放一点盐,煮成粥,差不多要煮好时,放入已炒好的菜,也可放一点味精,搅一下,再略煮一会,有青菜香味透出时,腊八粥就煮好了。

  不过在过去,煮腊八粥的各种配料,讲究要平时节约积下,如捡到一粒黄豆、花生、米、麦粒、玉米粒等,要存放在一罐子里,到腊八那一天煮粥取出,不够煮粥时可另加,但粥材要以平时积累的为贵,越杂越好。因为,这体现了一种苏州人“做人家”的节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