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人怪事,那么《了不起的少年》主要是讲些什么呢?通过小编整理的关于《了不起的少年》的阅读答案你就会清楚啦!
了不起的少年
闾丘露薇
⑴很多人在和年轻人争论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以此证明自己更有判断力,似乎年轻人不是冲动,就是受人利用。
⑵ 这样的逻辑其实说不通。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成年人,是否比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在开放环境中的年轻人更见多识广,更有判断能力?大家心中自有公论。
⑶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教育程度、视野和见识。
⑷去年,我在这里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一对母女:妈妈Melissa是退休美国记者,女儿Maya是她收养的中国弃儿。去年暑假,妈妈带着女儿和另一位也被收养到美国的被遗弃女孩,来到她们的出生地常州,和一个同龄的当地女孩度过一个暑假。
⑸我一直很好奇,这段经历会让她们有怎样的感想。那日收到Melissa的邮件,寄来Maya写的大学入学申请论文,讲述的正是她在常州的三个星期。
⑹在这篇不长的文章里,Maya讲述了自己对这片似曾相识的土地的感觉,也讲述了她观察到的和当地同龄女孩之间的区别。她特别提到一点:对“学习”还有“好学生”的理解,在中国,她无论如何不会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因为她花太少的时间在学业上,原因在于对方无法理解,课外活动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
⑺Maya最终被卫斯理学院录取。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女校,中国人对它的了解始于宋氏姐妹。不过Melissa告诉我,Maya作了个决定:推迟一年入学,用这段时间去做志愿者,帮助城市中的边缘少年。
⑻Melissa没有阻拦女儿。在她看来,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女儿可以接触真实的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理想的地方。在我看来,Maya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虽然只有17岁,但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在人生中做些什么。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冲动,相反经过了清晰的思考。她知道如果现在不做,未来上大学、开始工作,也许就不再会果断地作这样的决定。
⑼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马拉拉,一个17岁的巴基斯坦少女。其实她所做的事情,从她11岁开始了:写博客,在网络上呼吁给女孩子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结果在15岁时,她遭到塔利班枪击,子弹穿过她的脑部。康复之后,马拉拉并没有因为这次遭遇而沉默,而是继续她的目标:“要让所有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⑽遭到枪击前,她已经不断受到死亡威胁,但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写作。
⑾看了马拉拉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谈到她对社交网络的看法。她说为了专注学业,所以没有注册任何社交网站,也没有手机,只会通过Skype和朋友聊天。她觉得,在社交网络上传自拍照吸引别人注意,显然很没有意义;社交网络应该用来让人们关注更值得关注的事,比如阿富汗、印度等地的女孩权利等。
⑿这样的口吻在很多人看来,一点也不像一个17岁少女。只是,17岁的少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世界这么大,就好像成年人,同样的年龄,知识个性都会千差万别,少年不也一样吗?
⒀ 如果一个少年在学业上取得超越同龄人的成果,提前迈入成年人的世界,听到的都是“天才”的惊呼,被夸奖智商超群,出类拔萃。但如果一个少年对世界的认知、对社会事务的判断超出了成年人,为何却经常招致成年人的批评,甚至被认为一定是被其他成年人利用呢?
⒁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成年人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家人。比如Melissa本身就是一个致力于女性权利的记者最认同希拉里所说的“女权就是人权”。因此她对女儿被希拉里就读过的学校录取,自然再开心不过,而母亲所做的一切自然对女儿有所影响,让她更加独立。
⒂如果马拉拉的父母,也像很多其他父母那样,剥夺女儿接受教育的权利,马拉拉就感受不到教育带给人的改变;如果在接到各种威胁后,父母不再支持女儿继续发声,那马拉拉坚持不了那么久;如果在遭到塔利班枪击之后,这个世界没有给予马拉拉如此多的帮助和支持,马拉拉也不会走到今天。
⒃所以,当一个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出现的时候,成年人是不是更有责任爱护和支持他们?
1、文章第⑵段说“这样的逻辑其实说不通。”这句话中的“这样的逻辑”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说不通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章第⑹段,说说Maya理解的“好学生”与中国老师理解的“好学生”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位少年的事迹,并分别分析作者认为她们“了不起”的原因。
4、作者认为“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成年人影响”,结合文章最后三段,说说作者希望成年人给予少年怎样的影响?
答案:1、“这样的逻辑”指成年人比年轻人更有判断力。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在于受教育程度、视野和见识。接受过教育,有见识的年轻人比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见识的成年人更有判断力。所以这个逻辑说不通。表达了作者对有判断力的年轻人的肯定。
2、Maya理解的“好学生”:花适量的时间在学业上,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中国老师理解的“好学生”:勤奋好学,花很多时间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
3、Maya的事迹:17岁的Maya被卫斯理学院录取,但她决定推迟一年入学,利用这段时间做志愿者帮助城市中的边缘少年。作者认为Maya了不起的原因是:虽然只有17岁,但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且以帮助他人为己任。马拉拉的事迹:马拉拉从11岁开始就为女孩争取受教育权,哪怕遭到枪击也没有放弃,17岁的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作者认为马拉拉了不起的原因是:她关注社会为女孩争取受教育权,她勇敢执着,不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
4、作者希望少年的家人能让少年受教育,尊重少年,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希望所有的成年人能爱护支持有独立见解的了不起的少年。